1、年齡觀:心若不老,歲月無傷
人生的下半程,越走越多的是年紀,越來越少的是勇氣。太多人用年齡“框”住了自己,不敢嘗試新鮮事物,逐漸喪失生活熱情。覺得人到了某個年紀,就只能俯首稱臣,混吃等死,再也沒法兒從生活的大山下翻身。而有些人,卻從未被年齡限制對生活的想象力,把日子過得一直熱氣騰騰。“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。”真正高級的年齡觀,是無論多少歲,都對生活充滿熱情,對事物保持好奇,永遠不乏從頭開始勇氣。《殺鵪鶉的少女》中寫道:“不管我們幾歲,只要信仰年輕,就依舊年輕;人老了不是最慘的,心老才是下坡路的開始。”所謂青年、中年、老年,都不過是種概念,過好自己的生活,才是正解。心若年輕,每都是黃金時代,每一刻都能搖曳生姿。
2、健康觀:人生過半,學會認慫
人到中年,身體上的種種力不從心,身邊人的來去無常,無一不在提醒我們:生命是一張有去無回的單程票,到了人生后半場,你我拼的都是健康。一個好身體,可以讓你的家庭不必因為一場疾病而陷入窘境,讓你能夠長久地陪在家人身側,讓我們任何時候都能擁有和困難抗衡的底氣。就像那句話說的:“你必須精力飽滿,才能經得住世事刁難。”人生下半場,保持身體無病,心中無憂,是永恒的課題。一日三餐,定時定量;少油少鹽,少煙少酒;早睡早起,適度運動。生命并不總是來來往往,在每一個平常的日子里,要學會善待自己(善待生命的素材/范文)。
3、生活觀:物質至簡,內心豐盈
人生過半,經歷了幾多嘈雜,被欲望捆綁了數場,方才懂得:人這一生的狀態,莫過于樸素與簡單。 很喜歡一句話:“生命應該是個刪繁就簡的過程,任世事搖曳,心始終如蓮,安靜綻放。”試著丟掉那些囤積如山的物品,舍棄形形色色的欲望,剔除圈子里那些無關緊要的人。培養一些無關功利的愛好,學習一些早就想試水的技能:去旅行,用腳步丈量世界,用相機收藏美好;去讀書,在書中品味人生百態,和作者碰撞思想;去思考,在獨處中學會跟自己的靈魂對話。生活的真諦,終究不在物質幾許,而在內心的厚度?;钤谶@紛紛擾擾人世間,刪繁就簡,才輕松自在;靈魂豐盈,才舒適安然。正所謂,越走越長的是道路,越走越明的是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