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覺得鏡頭太快,總覺得知識太多,總覺得貪多嚼不爛,還是貪心,貪多,走馬觀花,沒有認真,消化不良,吸收成問題!多些認真,少些貪心,多些咀嚼消化,少些囫圇吞棗,一門深入,反復體味,可能會更好!
從一個人的一生來看,能不能有所成就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做到“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”。只要有一份“精進”的精神,無論是求學還是修道,都能使自己有所收獲,有所成就,達到一種想要的結果。
令人遺憾的是,在如今這個時代,社會喧囂,人們心浮氣躁,大多數人都是淺嘗輒止,對于做事做學問,很少有人做到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。
《菜根譚》說這樣一句話:進德修道,要個木石的念頭,若有一有欣羨,便趨欲境;濟世經邦,要段云水的趣味,若一有貪著,便墜危機。
這段話的含義是:提高德行,參悟天道,都要有像木頭石頭一般冷靜堅定的意志,倘若一旦出現對世俗欣賞羨慕的念頭,就會落入被欲望侵擾的境地。救濟世人,治理國家,要有行云流水般恬淡的情懷,倘若一旦出現過多貪欲,就會使自己墮入充滿危機的深淵。
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,就是要淡化世俗的欲望,做到專心致志,長期堅持。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永遠成不了大事,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干事創業,始終堅定不移才能學有所成,勞有所獲,人生終會有所成就。
古往今來的事例都說明,堅持自己的選擇,保持一如既往的干勁兒,同時保持淡泊名利的心境,不為外界誘惑所干擾,才能把人生活出精彩來。
水滴石穿,鐵杵磨針,做人也要有一種矢志不渝的專注力,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目標,持之以恒給自己的人生灌注于工匠精神,用自己堅韌不拔的毅力,堅定不移的信心去努力,最終會取得一番成就。
在古時候西晉時期,有個著名的辭賦家名叫左思,他的傳世名作《三都賦》用了整整10年才寫成。當初為了寫好這本書,左思到晚都在構思,都在研究該用什么樣的結構什么樣的內容等,最終要到達一種怎樣的意境。
所以,人生任何的成就都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,都是經過長期的醞釀和積淀,做到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。我們對于自己的人生也要有這樣一種心理準備。不忘初心,方得始終,這才是一個人應該保持的正確人生態度,在心浮氣躁的時代里,需要把心態擺正,不要想著急于求成,更不要妄想著一夜成名,甚至通過投機取巧來取得成就。
就像挖井,需要一直挖下去才能出水。人生也是一樣,只有一門深入地去做,才能擁有更有意義的成就和結局。
我們也不可否認,人生中所有令人羨慕的成就都需要經歷多年的孤獨和寂寞,需要堅守初心,不被外物所動搖,不被自己的貪欲打倒。甚至要經歷眾人的不理解。這樣所取得的成功往往是持久的,經得起風浪的。
人生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。即使現在暫時沒有取得成功,但是,只要做到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,人生終會有所成就。